成都僵尸事件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神秘岛小说

这激发了我想写东西主动传播的想法李云迪王力宏事件

发布日期:2024-06-02 06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
清华园里的科学传播者

葛孟超 王彩臻李云迪王力宏事件

工作多年重返校园的孙亚飞,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纳米新材料方向的一名普通博士生。在科学松鼠会、知乎和果壳等科学传播网站上,孙亚飞却活跃异常。作为科学松鼠会最早的会员之一,他的第一篇科学传播文章就发表在松鼠会上;他在知乎上拥有17633名关注者,获得了31615条赞同和9812个感谢;此外,他超过22%的回答被知乎周刊、知乎圆桌和编辑推荐所收录。

然而,同是化工系博士的毕啸天在这所百年老校里却赫赫有名。两年前,毕啸天和另外6位化工系的大三学生出于对专业的认知、对科学的尊重、对谣言的愤怒挺身而出,4月2日至4日间昼夜捍卫百度百科上的PX词条,最终将词条锁定在“低毒”的描述上。这一事件也被中国科协列为2014年度十大科普事件之一。如今两年时间过去,已为博士生的毕啸天兼任院系带班辅导员,而他的副业是“写段子”——将高深难懂的化学原理以有趣的形式讲给大众听。在新浪微博上,他的一篇分析“难喝饮料Top5为什么这么难喝?”的文章获得了高达23725次转发和6242条评论。

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下大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与关注。从台湾的“塑化剂事件”到三鹿奶粉的“三聚氰胺事件”,从茂名“PX事件”到持续不绝的转基因食品争议,近年来频发的公共事件总与化学、生物、食品和环境科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公众怀疑一切、却笃信科学的心态无疑是中国科学传播发展的重要催化剂。

孙亚飞和毕啸天便是这波科学热潮下科学传播者中的学生代表。在日常生活中,他们是各大高等院校的学生,而在微博、知乎、果壳等UGC平台上,他们一呼百应,拥有巨大话语权。相比于专家教授,学生们更了解受众需求,话语相对活泼,明白怎么把说教变得轻松,也有很强的沟通意愿;同时他们也很容易接触到学术圈的权威人士,便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核对,对信息进行有效检索和评判。另一方面,对科学的热爱往往是学生从事科学传播的重要原因,这使得他们往往能超然于科学背后“剪不断、理还乱”的利益纠葛。

毕啸天近照。

在捍卫PX词条的时候,毕啸天的动机很单纯。在他眼中,PX是“低毒”还是“剧毒”,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。“一帮莫名其妙的人 上去把PX百科词条改成‘剧毒’,这纯粹是胡闹,当时我简直是义愤填膺,就果断地上去改回来了。”毕啸天表示。

与毕啸天类似,孙亚飞的科学传播处女作也是基于一次“义愤填膺”。5年前,孙亚飞的身份还不是学生,打算报考清华的博士生。台湾塑化剂事件发酵的时候,他正好撰写了一篇有关塑化剂的文章。“科学松鼠会和知乎那时候还很小众”,孙亚飞说,“本来没有想到要去传播的,只是因为那时候网上有很多让我们专业人员看起来很不爽的评论,这激发了我想写东西主动传播的想法。于是我联系了松鼠会,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塑化剂的。”

在这篇名为“塑化剂的中式战争 ——欧美日的经验与启示”的文章中,孙亚飞从台湾的塑化剂风波写起,告诉大众“市场的很多液态食品将有较大的几率含有塑化剂”。在文章的后半部分,他提供了欧盟、美国和日本政府对于塑化剂的见解,最后明确自己的立场——绝对不允许向食品中添加塑化剂。

在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中,孙亚飞渐渐对这项事业有了自己的认识。“最开始我就是只讲原理,不在乎对方是不是看得懂,是不是可以接受。后来一个阶段我选择了反过来的,试图轻松地把科学的东西变成生活的语言。但科学的东西很难用非学术的语言解释清楚的,比如,‘聚乙烯’就没法用非科学的语言去解释。我觉得现在自己的回答能够被知乎加为‘精华’,主要是我能对事件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。很多人对学术性的东西不懂,但能够知道结论是什么,这就够了。”孙亚飞说。

通常来说,学生科学传播者有三种基本的写作方向。第一类是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声,“义愤”往往是年轻学生的直接动力。比如,孙亚飞在知乎上针对2016年4月6日发生在漳州古雷的PX工厂爆炸事件“不请自来”地撰写评论。第二类是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解释,这类文章内容有趣、比重最大。例如毕啸天“用科学的脑洞解决一些生活的未解之谜”一文。第三类文章的题材比较“讨巧”,是用科学知识去分析我们身边的热门娱乐事件或人物,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会吸引更多的读者。孙亚飞曾分析电影《超能陆战队》中的大白是用何种材料制作的;毕啸天更是对此乐此不疲,曾经“深扒”娱乐圈大腕在化学实验室拍摄时尚大片时的错误 。

毕啸天说,对于科学传播工作,科学性是核心,可读性是手段,一个有趣的选题和好的切入点是基础。“要让普通人愿意接受,就不要讲科学中那些太尖端的东西,多讲讲它的重要性、应用、有趣,用段子、漫画、故事等活泼的形式来展现,这样大家就会在笑声中开心地分享你的文章。”

中国目前的科学传播圈主要以两种渠道聚集。一是通过前述的网络平台,如知乎、果壳、科学松鼠会等,这一部分人逐渐成为中国科学传播的主力军。另一个则是通过线下科普场馆,如科技馆、天文馆等。这些线下场馆的参观者主要是中小学生,科学传播者在这里引导孩子们理解和认识科学的目的和本质,启迪他们的科学思维,激发他们对未知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。

www.114303.com

高广凤近照。

高广凤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科普硕士,曾长时间在科技馆实习。今年5月,她展出的毕业设计主题为太阳能,作品最初诞生于科技馆的合作项目,从创意诞生到作品完成共花费了8个月左右时间。

她的太阳能知识普及方式充分结合了科学与美,原创设计的“能量豆”卡通形象多次出现在展板、展台和动画片中。高广凤用水彩画制作成动画,与展台的立体雕塑转盘接入交互装置,观众在旋转转盘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动画片。在今年清华大学首届科普硕士毕业设计作品展中,还有数十件与高广凤作品类似的科学传播作品,涵盖了核能、水能、电能、高分子化学、细胞结构等科学领域。

“要想做科学传播,你可以有多种选择。”高广凤笑着说。

孙亚飞相信仅靠学生来做科学传播还是不够,“必须要有科学家扛起大旗”。孙亚飞说:“我们这一代新生喜欢出风头,在我们之前的很多老先生,如杨振宁、周公度,他们受到的学术训练是很理想主义的。虽然我们有年龄代差,但有很多共鸣。”他说,“70年代出生的学者比较偏向于写论文,做学术研究”,很多反而不愿意站出来发言。

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回应说,科研工作者参与科学传播的意愿比较低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。“一是认为这件事情做了也没用,公众理解不了,干脆不做了;二是现行考核机制中没有鼓励,教授们缺乏动力。”

毕业展结束之后,高广凤每天都在填写各种表格、准备毕业。暑假期间将会和几位著名画家共同开班,为热爱美术的学生进行培训。孙亚飞正在厦门忙于科研项目,闲暇时与出版社合作编译了一本化学科普书。毕啸天曾经幻想成为科学家,目前感觉还在摸索。“当个段子手总体来说比较开心轻松,但毕竟只是个爱好,不能当饭吃。我还是希望一直能有动力、有精力写段子,有意思又有意义,大家看得开心,我也有成就感,不过谁知道以后会发展到什么样呢。”

目前中国高校中有数以万计的博士以及博士后,孙亚飞相信他们可以在科学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“年轻人好表现,我们要好好利用。”孙亚飞说。毕啸天也提到了这一点,不过他认为学生做科学传播也有弊端。“我们懂的真的不够,和专家们比起来只是个皮毛。比如PX事件,如果你跟我谈‘毒性’,那我用大四化工系统安全课的知识就足够秒杀你了。如果你跟我谈PX项目的安全性,抱歉,这个你还是跟我们系的金涌院士谈吧。”

科学传播在中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,学生科学传播者的出现似乎在为原始的科学传播方式注入新的能量。有人说,教授们老了,接受不了新的传播方式,因而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。也有人说,都是如今的媒体经常断章取义地理解教授们的评论,吓得教授们再也不愿意接受采访了。无论如何,学生的加入让教授、科学、媒体之间的“任督二脉”似乎打通了,这也许正是促进中国科学传播发展的正解之一。

(清华新闻网6月12日电)

供稿: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:田心

 李云迪王力宏事件

作为贵州省首个人才特区,贵阳国家高新区始终把招才引智摆在首位,积极构建动态化人才需求信息库,依托人博会、数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,打造“才聚高新”引聘活动品牌,帮助企业精准对接高端人才、创新创业人才。贵阳高新区围绕重大产业项目用人需求,搭建专场、走进校园、拓宽渠道,为企业扩充产业人才、技能人才储备。

 





Powered by 成都僵尸事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; 2013-2025 สล็อต 版权所有